我們知道一個人可以外表看起來很正常很健康,但其實心裡並不健康。大部分的人每一天都會有各種情緒,但很容易被負面的情緒所困擾,例如焦慮、壓力、憤怒、憂鬱、失落難過等等。遇到這些不舒服的感覺的第一時間,很多人可能就會想要透過『情緒性飲食』來發洩我們的情緒,或是會因為長期累積太久的壓力造成賀爾蒙失調或是各種身心疾病的產生。 而身體與心理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你可能很注重飲食跟運動的健康,卻忽略了心理層面的健康。很少人會主動地想要去瞭解並照顧自己心理的健康,學校也從來不曾教過我們。於是來收聽今天女子健心室節目的你有福了!這集我們找來了一位諮商心理師-瘋瘋心理師,想來和你聊聊我們應該如何用正確的心態來跟我們的情緒和平共處,幫助我們能更認識自己,並且成為更好、身心更加健康快樂的人。
為什麼人會有情緒?我們又該怎麼去辨認自己的情緒呢?
自古以來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夠知道情緒到底從何而來?但情緒是一種我們用來溝通、達到情感交流的方式。而在教育體制上,也從未有人教我們該如何去認識自己的情緒?或是辨認自己的情緒。許多人可能還是認為情緒就只有喜怒哀樂四種,但其實許多情緒背後還會包含各式各樣的情緒。像是今天在工作時遇到同事搶走你辛苦撰寫已久的企劃案,結果老闆是誇獎他而不是誇搶你,相信你的情緒背後一定是充滿不甘心、憤怒、背叛、難過...等多種情緒吧?所以情緒不單單只有四種而已,而是要去留意每一個你有情緒的當下,挖掘主要情緒的背後還有多少的隱藏情緒是你未發覺得? 瘋瘋心理師也提到,市面上有許多關於情緒辨識的牌卡,牌面上可能會寫著各式各樣的情緒,例如:開心、喜悅、憂傷、煩燥、焦慮等等,瘋瘋心理師也整理了200多種的情緒表格可以提供給大家做參考。當我們在面對某些事情時,可能會「感覺怪怪的」,卻不知道該怎麼描述,那這些情緒卡就是很好的工具。有點像是為情緒做標的,慢慢地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
辨認自己的情緒是一種更加了解自己的旅程
情緒是一個非常細緻的感受,像是當我們感到焦慮時,可能伴隨的會有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各種身體反應。所以辨識出自己真正的情緒,會對於你去了解這些情緒背後的信念、想法、價值觀、認知非常有幫助的。情緒就像是燈塔,讓我們除了認識自己,也同時能夠認識他人。與人連結、戀愛、婚姻、育兒等等都跟情緒有很大的關聯,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時,你感到投入、愉快且積極,或許代表著這件事是你的愛好、興趣,而生涯選擇就是藉由探索這些情緒,來規劃自己的職涯道路。 情緒沒有分好壞,只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與教育體制,不允許我們展現自己的情緒,像是男兒不落淚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但是哭與難過是很正常的情緒身理反應。不論是負面情緒或是正面情緒,都是直得我們去覺察並且好好撫慰的。我們可以在適當的場合宣洩自己的情緒,像是找諮商師或是好閨蜜,但就不適合在老闆辦公室裡宣洩情緒。
情緒都值得也都該被覺察、宣洩,只需要練習在適當的場合表現適當的情緒
(延伸閱讀:如何透過聆聽內在權威來了解自己?找回「完整」的自己!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我們如果深陷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要怎麼自救呢?
適當的負面情緒,來自於我們的信念被打擊、目標無法達成而導致。當這個信念一直被挑戰、目標擺在眼前就是沒辦法完成的事實不斷出現,我們自然很難輕易擺脫負向情緒。但也有可能是你習慣性的有負面情緒,且依賴負面情緒去控制他人,或把自己放在悲劇主角的位置,這讓他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且得到不適當的價值感。像是:我很優秀只是不被看到等。自我覺察及願意改變的動機,是所有事情的開端,當我們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情緒的前因後果,之後也會願意的改變了。只要記得無論任何情緒,正向或負向情緒,都是我們。 宣洩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像是跑步、運動、烹飪...等,這些都是可以宣洩一些短暫的情緒。但如果是常態性或是擁有固定週期的情緒的話,有可能是因為你的一些信念、事情並沒有被解決,當每次觸發這個信念或是事件時,自然你的情緒就會隨之而來。這時你應該去探索這個情緒背後的真正核心問題是什麼?是什麼事情觸發了你這個情緒的發生?往最中心的問題挖掘,必且好好的療癒它、釋放它。
你是你,情緒是情緒,不是你很糟,是這個情緒讓人感覺很糟
很多人會有『情緒性飲食』或是『報復性飲食』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問題呢?又該如何解決呢?
很多人都有情緒性進食的狀況,當你覺得有壓力、焦慮或是無聊的時候就很容易失控的暴飲暴食。因為「飲食」是一種攝入性的行為,透過吃東西可以讓我們感覺到心裡跟生理上的充實、滿足感,這其實是我們天生對抗壓力跟焦慮的一種方式,背後的成因可以非常的複雜。例如:原生家庭的問題、個人狀態、情感、情緒、人際困擾、網路成癮等等。所以瘋瘋心理師建議可以透過定時定量,還有飲食紀錄等等的方法,透過認知行為的方式,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另外也非常鼓勵大家,平時要養成定期舒壓的習慣,以及探索不同的紓壓方式。
好的壓力能夠使我們成長,壞的壓力會使我們生病,該分辨壓力的好壞呢?
對心理學來說,壓力和情緒一樣是沒有分好壞的,而是看壓力的程度多寡。心理學曾做過一種研究,在壓力情況下,學習或是工作效益,過多或過少都無效。反而是適當的壓力情況下,才能夠讓我們成長與學習,甚至可以讓我們的工作效益提升。每個人可以承受的壓力不太一樣,可以透過認識自己的方式,來了解自己可以承擔的壓力有多少?同時,當我們面對許多壓力時,也會伴隨許多情緒或是身理反應。像是許多人在緊張時會突然想要上廁所,就是一種急性壓力立即得展現在你的身體上。 我們無法將壓力降到0,前面也有提到:適當的壓力反而是好事,那麼你只要學會照顧自己、認識自己,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排解壓力方式,其實是可以降低壓力帶給身體的不適感的。除了舒壓以外,也可以練習自己放鬆,可以在睡前有個小儀式。像是睡前冥想、點個精油或是蠟燭、泡澡...等,只要能夠讓自己放鬆、覺得自在的儀式都可以。
想送給大家的一句話和一段話?
我們都是第一次誕生在這世上,第一次當男/女生,不需要做到100分,只要足夠好就好,60分的我就是足夠好的我。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100%完美的,而我們也不需要追求自己什麼事情都要達到100分。而是適當的保留空白,讓自己只做到6/70分,或甚至是80分都可以。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是一種學習,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情緒,相信你一定會活得更快樂、自在。 發瘋心理師的Instagram帳號:@psycho.counseling 發瘋心理師的文章:https://psychocounseling.center/
點擊下方收聽完整音頻,聽更多與情緒和平共處的方式!
Post Views: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