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你也認為「瘦就是美」嗎?難以察覺的社會風氣一節食減肥文化 (Diet Culture) (上)

你聽過Diet culture 節食減肥文化嗎?這樣的文化早已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自然到你很難察覺到它帶來很多深遠的負面影響,例如:愈來愈普遍的飲食失調、飲食障礙,節食減肥之後的溜溜球效應,過度把個人價值和體重外表連接等問題,都跟這樣的風氣有很大的關聯。這次邀請上回與我們分享All In 飲食法的 Celine,來跟我們分享 Diet culture 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文化?而她過去也在這樣的風氣影響下,有過飲食失調和閉經的經歷,後來靠著All In方式治療成功!以下就來看看他的分享吧!(延伸閱讀:治癒閉經/飲食失調的飲食法:All In是什麼?聆聽相信身體!ft. Celine (上)

Diet culture的定義是什麼?

每個人對於 Diet culture 的理解都會不一樣,而我認為 Diet culture 的核心信念是「通過一系列的限制,讓我們的體態符合社會主流的審美觀念」也就是——「瘦就是美」在這種觀念底下,我們對於身體的包容度和接受度會降低,認為瘦是唯一標準答案,所以很好理解為什麼 Diet culture 和飲食失調息息相關。Diet culture也讓我們相信瘦就是高人一等,讓許多人覺得瘦的人好幸運,也容易將瘦的人跟褒義詞連結在一起,例如:自律、有意志力、對自己有要求...等,既然瘦等於好,肉肉的、胖胖的在這樣的觀念中就等於「壞」。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是否有過以下想法或遇到類似事件:
在超市裡,我們可能會觀察其他人的購物車裝什麼,如果那個人是所謂的胖子,而他的購物車裝滿糖果零食,我們會不自覺感嘆怪不得他那麼胖,甚至覺得自己懂好多營養知識、有種優越感;同樣的是個胖子,如果購物車裝的是蔬果、肉類,我們就會推斷她開始減肥。反之,如果是個瘦子買糖果零食,我們就會羨慕他吃不胖的體質,如果是同個瘦子買營養豐富的食物,我們潛意識會把自己跟他比較,覺得一個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吃的還比自己健康,我們會貶低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
你有發現嗎?要是一個胖的人,無論他買什麼食物、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們都是在貶低,體態成了衡量價值與高度的標準,而 Diet culture 提倡的就是去迎合社會,無視自己的身體、無視自己的心,成為主流認可的標準答案。

Diet culture 傳遞什麼想法與觀念?

Diet culture 給了標準身材固定的樣貌,也把食物劃分好壞,甚至把人們的價值取決於外表與所選擇的食物。其中 Diet culture 所傳遞的兩個觀念非常不可取:

錯誤(一): Diet culture 讓人們相信生命中的挫折與問題,都可以透過變瘦、變美解決

這個觀念影響之大從身體健康、人際關係、甚至事業運,處處可見。

・身體健康方面

胖、脂肪等字眼都被冠上罪名,讓人覺得體重跟健康有著絕對的關聯。當看到一個人比較胖,就會聯想到垃圾食品、懶人、糖尿病......等等,而看到原型食物、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時,我們就會想到飲食健康、減肥,太多人把飲食習慣、運動習慣還有身材混為一談,大眾說要吃的營養、適量運動很健康,但是你問他們健康的定義是什麼的時候,他們可能指的是變瘦,這是迷思,一定要記住體態跟你的健康沒有絕對的關聯
研究指出,只要養成適量運動習慣,還有多吃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我們的身體都可以是強壯是健康,我不否認體態、體重是衡量健康的一個標準,但是絕對不是唯一的標準。這個迷思甚至在醫學界都非常常見,下丘腦性閉經就是一個例子,由於患者過分重視飲食健康、過度減重、運動,因此多數為偏瘦的女性,醫生很多時候會忽略疾病的嚴重性,而這疾病也是近幾年才被重視。有時增重反而更健康,跟月經有關的書 No Period. Now What?的作者提到,當停經女性增加體脂肪後,不但月經恢覆、壞膽固醇的指標也下降。執行 All in 一年多的 Stephanie Buttermore 也分享了在自己體重最重時,身體各項指標、素質與體脂率仍在正常範圍內,可見我們真的可以 Healthy at every size,體態、體重跟健康沒有絕對關聯

・人・際關係方面

你有怎麼都吃不胖的朋友嗎?我有,而且我以前會偷偷羨慕或特別記住他們,然而一段關係裡平衡還有重視自己的想法,都是讓感情細水長流的關鍵,如果你下意識的覺得自己不如朋友,容易有造成關係逐漸破裂的事情發生。愛情方面更是如此,有些人覺得自己變瘦、變美後,另一半會更愛自己、可以吸引到條件更好的人,這也是在 Diet culture下常見的想法。

・職場方面

有統計調查發現,體重較高的女性在職場環境中遇到不公平待遇較多、機率較高,可見大眾對於肥胖的人仍有先入為主的負面觀念;在辦公室這種觀念都如此盛行,何況是在健身產業工作的女性,面臨的壓力很大。

錯誤(二):Diet culture 傳遞除了「瘦」這個標準答案以外,別種體態都有問題、不值得被愛與接納

我曾有過以下想法:某某比我瘦,所以我不配吃的比他多,他可以吃五花肉,我不能,網路上都說比你好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好的人還比你更努力,他一個星期運動三天,所以我要運動五天比他多
或許我們都曾把自己的身心靈放在很卑微的地位,覺得自己有各種問題,想擺脫自己的身體,無法跟自己和平相處,身心靈分開、沒有回歸到一體。Diet culture 讓人們討厭自己、如此掙紮,背後獲利的卻是那些減肥企業、甚至是保健品、健康產品,還有運動產業。當人們越討厭自己的身體,越對自己不滿意呢,他們的受眾就會越多,賺的錢就會更多!這就是為什麼這些產業喜歡找各種很瘦的明星做代言人,因為只要他們把美的標準設立成凡人難以達到的體態,所有人都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只有去買他們的產品,才能讓自己符合美的標準,他們就用這樣的手段賺錢,讓人們越來越不滿意自己。
這本質上就是在利用人們內心深處的不安與恐懼,他們扮演的角色是給你希望與拯救,只要你用了他們的產品,人生不會再有痛苦跟挫折,而且大企業花大筆錢讓許多行為經濟學家幫他們預測歸納消費者的行為與心理動機,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些,我們很容易被他們操弄。

Diet culture 造成什麼現象跟影響?

飲食失調之所以越來越普遍,跟Diet culture有著絕對的關聯,首先,Diet culture讓我們覺得自己應該最大程度上聽從並參考外界給予的評價還有標準,把自己的身心靈放在很卑微的地位,簡單來說就是不再相信自己的身體。
其實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一個最喜歡的範圍 (體重定點理論),跟隨身心指引進食的話,體重根本上不會大起大落,之所以提到這個理論是因為Diet culture衍生出各種飲食法,例如:低碳、生酮、斷食......等等,方法本身不是問題,但是大家過度強調幫助減肥的目的,就好像斷食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很有幫助,但是人們普遍都會忽略,只把注意力放在減肥與限制;而生酮、低脂等飲食法,限制了各種高碳或高脂食物,讓人妖魔化了食物,進一步惡化我們跟食物的關係。
最關鍵的一點,Diet 時人們把注意力放在體重、體態上,忽略了身體發出的信號,像是:斷食的時候都會仔細計算進食時間,覺得一定要剛剛好8小時內吃完所有東西,但是有可能你在早上空腹運動時已經累到不行,頭暈腦脹、肚子不舒服,但你仍為了完美執行16小時斷食所以放棄吃早餐。漸漸的,我們就會習慣性的跟隨外界所定的條例,在那些條例下生活,就算diet失敗了,我們也會責怪自己、懷疑是不是自己沒有意志力、執行的不夠好,而不是得出「原來我不適合這種diet、原來這種方式不適合我的身體」的結論。
學了很多相關知識,你會發現可能性增加,會因為知識太多覺得迷茫,這很正常,所以要到達一個境界是:你知道很多,但你有分辨的能力,你知道自己的方向,這是比較重要的,所以不要盲目全盤接收外界資訊,相信自己身體的聲音

Diet 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市面上有哪些Diet?要怎麼分辨呢?

在講diet的意義還有價值前,我先解釋diet的定義。一說到diet,多數人想起的都是飲食控制、減肥,但實最普遍的用法是指飲食內容,What is in your diet?你的進食內容?你都吃些什麼食物?其實這是很中性的詞,而今天討論的diet是指各種飲食法,而就飲食法而言,分為適合持之以恒的進行成為生活習慣的長期飲食法,還有短期飲食法。

短期飲食法

一般都是為了追求快速的減重效果,例如要結婚、拍婚紗照,或健美選手備賽需把體質降到很低的水平,這些飲食法不適合長期執行是因為會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低碳飲食就是很好的例子,長期實行低碳飲食會嚴重影響荷爾蒙,特別是對於女生,可能會引發閉經、甲狀腺機能異常等。

長期飲食法

在幫助我們最大化身心健康的同時,讓我們最大程度的享受食物、欣賞食物,前提是這個飲食法適合自己,只要有彈性、正確的執行可持之以恒的長期飲食法,絕對可以從中獲得很多好處,例如:身體強壯、健康,跟食物有著更良好的關係,而增肌減脂等跟體態相關的「結果」,其實只是副產品。

市面上有哪些diet

除了低碳、生酮、斷食,還有原始人飲食法、碳循環、地中海飲食法、素食、IIFYM (if it fits your macros)等等,這些是有專業支持的飲食法,而各位讀者剛開始上網搜怎麼減肥時,一定看過蘋果減肥法、蜂蜜水減肥法...等,我稱這些減肥法為「慢性自殺減肥法」,只讓你吃很少種類的食物、很少的熱量,各位真的要好好辨別網上資訊。在瘦就是美的風氣下,很多明星分享自己的飲食法與減肥心理,我明白以他們這種受大眾認可的體態來分享減肥好像很有說服力,但真的聽聽就好,先撇開他們分享的資訊是否正確不說,真的不用對自己的身材那麼苛刻,就算是明星,也不是每時每刻都跟上鏡時一模一樣。

減肥就是女生一輩子的功課?!該撕掉這種錯誤的標籤了!

如果你是女生,很容易一生下來就背上這個任務,只能一直被貼標簽,一開始我們沒不知道,意識到之後才發現自己身上有這樣的標簽,我想把它撕掉,可是撕掉的過程好痛,慢慢撕的時候更痛。當然還是要注意目的是什麼,有些diet有治病效果,營養師或專業教練等,會依據病人或有狀況的人的需求而開出相對專業的菜單。在 Diet culture的氛圍下,Diet 也好像已經是等於減肥和飲控,好像所有對健康帶來的好處都被遺忘,瘦已放大到最大了,但是有時過度追求瘦也不一定有健康效益,畢竟你要怎麼定義健康?體態越瘦不一定代表越健康,要重新想想健康對你來說是什麼?
健康的定義很複雜,對每個人來說也有點不一樣,包括你覺得健康的飲食是什麼?不健康的飲食又是什麼?飲食太過個人化了,對你來說是是好的,對別人來說又是不好,所以沒辦法比較,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是已經是種福氣了,何況去幫助別人、讓別人有點啟發。也是回歸到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每個經歷中你都會學到一些、領悟到一些,最重要的是你從一件事上領悟到的東西,一定要把它用到另一件事上,不然你會受傷太多次,所以舉一反三或是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也非常重要!

Diet 會成功或失敗,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我總結出四大原因:

一、長期使用不適合長期執行的飲食法

短期飲食法一般以體態為目標,既然要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改變,可想而知短期飲食法都會比較極端,例如熱量攝取額低、碳水攝入量低、進食時間長度短等等,如此極端的飲食法被長期使用的話,身體會進入饑荒模式、省電模式,也就是代謝補償。
想像身體是個巨大的房子,吃的越多、攝入的能量越足夠,就有能量提供給每個房間中的燈,每個房間都會燈火通明;但若你節食,提供給房子的總能量變少了,為了保住你的性命,身體超級聰明,不會讓血液循環、大腦、心臟房間的燈變暗,會將那些無關痛癢的生育系統房間的燈關掉,所以月經就不來了,也會把消化系統房間的燈調暗,所以大腸蠕動速度就會變慢,也會遇到便秘的情況。
除此以外,荷爾蒙會被不斷調整,以適應饑荒狀態,基礎代謝就會變低,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也會異常,身體會分泌讓你更饑餓的荷爾蒙,告訴你要多吃,提供足夠的能量給身體。

二、過於執著特定飲食法或不停更換飲食法

這裡指的是長期執行飲食法,由於短期的太過極端,容易導致停經、飲食失調,我非常不提倡,而為什麼執著於某個飲食法不可取?市面上飲食法很多,不容易最初就選到對自己身心靈最好、最符合生活習慣的飲食法,就算一個飲食法是各方面都很適合,也可以進行各種調整,例如:低碳飲食當中的低是指多少?是熱量總攝入量的15%、20%還是25%?如果網上說15%最好,但你個人喜歡25%,這是不是代表你不適合低碳飲食呢?要去摸索這些字的定義是什麼,不用改造自己以迎合飲食法,而是調整方法,讓它變得更適合我們,或是綜合幾個方法,再創造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有實驗精神非常重要!

長期飲食法 VS 短期飲食法

長期飲食法長遠且正確的執行的話,對健康有非常多好處,體態變化只是衍生產品,既然是有關健康的轉變,就不會是一時半刻能看到效果,我覺得這可追究到生活節奏太快,導致大家都想追求快速效果,想以最小努力換到最大成效,所以大家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如果想體驗某個飲食法是否適合自己,我建議至少執行1~2個月,其中可以調整各種比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配方。

三、過分追求完美,有著非黑即白的觀念

我曾被自己的偏執弄得患上飲食失調,吃了一口自以為NG的食物,就覺得很內疚,少做一天運動,下周就決定把自己操暴,這個觀念最恐怖的地方在於,你是以追求極致的名義在折磨自己。當我嘗試了解自己的動機時,我才發現原來過度追求理想跟完美的背後,是對自己極度不安全感與迷茫,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只好完全跟隨外在的指引和標準去塑造新的自己,然而那個可能已經不是我了。想要打破這種觀念的話,一定要跟隨身心尋找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意義還有價值,再飾演好自己的角色,才不會去追求外界眼中的完美,因為我們知道每一刻都是最好的自己。

四、過度執著於體態

很多人接觸diet都想改變體態,基於體重定點理論,如果你是透過短期飲食法達到減重效果,身體很有可能會降低基礎代謝率、增加食欲,把減掉的全部都增回來,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可長期執行飲食法,是改變體態的不二法門。雖然長期飲食法對於體態的改變是穩定長久的,但需要很多的耐心,假設你很著急、每天照鏡子量體重,你肯定會被累壞,生活不只飲食運動,要用心地感受生活跟身體的每個面向。可能某一天某一刻,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的健康、體態已經改變了,都是在悄然無息時慢慢累積,所以要有耐心。

向內找、聆聽身體的聲音,讓 Diet 不僅是限制,而是健康的習慣

無論什麼diet,最根本都是限制,熱量的限制、食物種類的限制、進食時間的限制、生活習慣的限制等等,而我相信凡是限制都會導致身心的反撲。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前後矛盾,為什麼我說diet都是限制、都會反撲,卻有成功的情況?
Diet失敗的原因很多,而成功因素很少,其中最重要的是成功的diet會是超級配合你的生活習慣與喜好,配合到讓你完全不覺得那些是限制 (這句話很重要),只有這樣我們執行起來才不會有壓力,才不會為了迎合 diet而犧牲自己的喜好和習慣。有彈性也很重要,我們要知道且接受身體狀況,有時想來點啤酒、來點蛋糕,不要壓抑自己,不然飲食失調就向你招手了。
還有很多蛛絲馬跡,比如追求完美主義背後就是忽略自己身體的聲音,你害怕面對你真實的感受,逃避這些東西去追求別人認為的完美與優秀,照著那些規則做就會得到肯定、得到「好像完美」的樣子,你以為要到那個地步內心才會平靜,其實不是,你的動機已經決定了你到達目標後對自己的感受,如果你一開始不喜歡自己,你不會有滿足那一天

最寶貴的答案全都要往內尋找,越了解自己、挖掘的越清楚、越仔細,你會發現原來所有答案都已經在自己身上,大家會害怕面對自己的原因是因為很赤裸、需要你去看你不想看到的東西,甚至可能很黑暗

接納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黑暗面、接受自己有那些想法,接受過後就把他們放下,而不是執著於他們以上,身心靈就是一體,我發現所有事,即使看起來沒關聯,把他們剖越深、看的越仔細,你會發現背後的理論都是同一套、世界就是一個圈,什麼都可以聯繫起來,但是要把那一個點放在圈的周邊的話,需要運用自己的能力、經驗、想像力,達到一個高度可以化繁為簡,你也有這個能力!

下一篇會提到: diet 適合哪些人?不適合哪些人?我們要如何擺脫 diet culture?
以及對於diet culture我們的想法還有一些經歷故事的分享!

點擊下方收聽完整音頻,聽更多詳細訪談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ummary

關於創辦人

Pei 是一位設計師、自媒體創作者與創業家,同時也是「女子健心室」品牌創辦人與音頻節目主持人。目前致力於提倡身、心、靈的平衡與成長,陪伴與引導讀者/聽眾探索自我、療癒自我,用多一點的溫柔接住自己,並建立自我信任、接納和愛自己的能力,找回內在力量,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創造理想人生!

關於女子健心室

我們提供不分性別的內容,以『身體、心理、靈性』三大主軸的照顧與成長作為主要內容的延伸,我們透過音頻節目、官網文章、IG圖文,希望打造一個以愛為出發點,結合多元角度的資源,一同共好的平台社群,並以課程、療書會、諮詢服務,提供更近一步的療癒支持和成長資源!

更多文章

{text}
`; let group = ""; fetch("https://girlpoweroom.com/wp-json/wp/v2/posts?per_page=3").then(res => res.json()).then(data => { data.forEach(post => { let newTemplate = post_template; fetch(`https://girlpoweroom.com/wp-json/wp/v2/media/${post.featured_media}`).then(res => res.json()).then(data => { newTemplate = newTemplate.replace("{img-src}", data.source_url) newTemplate = newTemplate.replace("{title}", post.title.rendered) newTemplate = newTemplate.replace("{text}", post.excerpt.rendered ) newTemplate = newTemplate.replace("{post-src}", post.guid .rendered ) group += newTemplate document.getElementById("post-group").innerHTML = grou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