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邀請到一位來自馬來西亞、在台灣就讀心理系的健身女孩Ariel,她運用了心理治療的方式,讓自己從5~6年的暴食飲食失調經歷中完全康復。跟你聊聊她在健身路上的經歷,從為什麼會開始暴食、如何透過心理治療慢慢修復自己的身心靈,到現在能夠找到健康快樂的平衡。
Q:妳當初開始健身的契機是什麼?不同階段有什麼心路歷程?
為了「找回快樂」,讓我開始改變飲食與運動
中學時期我發生過一些不快樂的事,難過的情緒一直佔據在心裡深處,我來台灣上大學後去看了醫生,他建議我改變飲食及開始運動,而不是依賴藥物,他說當身體變得健康後,思維也會變得不一樣,因為我不想一輩子吃藥跟糾結在那些事上,所以開始健康飲食與健身。剛開始我對健康飲食瞭解不多,錯誤理解醫生所說健康飲食的概念,每天只敢吃1000卡左右,非常計較卡路里,只敢吃水煮餐、害怕油脂與碳水化合物,難得回去馬來西亞和家人外食,我會感到生氣,因為我覺得完美的飲食計劃被打破了。
對改變飲食的錯誤理解,使我為了「找回快樂」反而「更不快樂」
起初因為吃的少,體脂變低,大家稱讚我變瘦、身材好,我也因此變得有自信和快樂,但時間久了,我感到越來越焦慮,對食物也產生恐懼,我害怕只要吃多我就會變胖,只要吃下我認為不健康的食物,我就會後悔,譴責自己為什麼那麼沒用管不住嘴,當時只做有氧跟腹部運動。有一天,我發現我的月經沒來,真的很慌張,我靜下來問自己:「當初我要走這條路的理由是什麼?是為了快樂!但現在我被食物綁著,我一點都不快樂,甚至月經沒來,更是不健康。」當我意識到之後,我就努力把它糾正回來。
這個階段,我的目標是要找回失去的月經以及肌肉,所以我提高熱量的攝取、加入重訓,剛開始重訓時我的暴食復發,因為我要找回月經,在短時間內讓我的體重恢覆到身體覺得很舒服、很安全的狀態,所以我沒有控制飲食,而我的身體也因為之前長時間的壓抑開始反撲。剛開始重訓時,大家說我變胖了、腿變好粗、重訓怎麼讓你變得又壯又醜,最諷刺的一句話是:「你不是有在訓練嗎?怎麼身材長這樣?」當下的心情真的很不好受,也常因為別人的不理解而哭泣,很多時候想回到當初不健康卻符合大眾審美的自己,每次迷失的時候,我就會問自己:我開始的理由是什麼?我就會轉念專注於享受訓練時的感覺,愛上訓練時的自己。
找回快樂的路上,除了重訓還有許多待你發掘
我曾因手腕受傷停止訓練兩個月,好像失去重心般讓我很煎熬,為了逃避情緒我瘋狂打工,讓自己沒有時間靜下來面對,雖然生活被其他事物塞滿,但我卻覺得空虛、失落,不禁反問自己:我的人生難道除了重訓以外,就沒有其他價值跟意義了嗎?我才發現我太過執著訓練帶給我的快樂,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小確幸,我不想要人生只剩下吃或不吃、練或不練,所以我開始發掘身邊美好的人事物,漸漸的不會因為沒有重訓而感到焦慮。重訓確實帶給我自信,也讓我成長,可是我們的價值不該只建立在是否有完成訓練,我有訓練,我愛我自己,但我沒訓練,我也該愛我自己,手腕康復後,訓練時間從一周四練變成一周兩練,雖然時間減少了,但我能用相等的時間去做其他我也喜歡的事,找回生活的平衡。
醫生說要健康飲食跟運動幫助你調節情緒,為什麼會讓你聯想到是只吃 1000 大卡的食物呢?
醫生只說健康飲食,其他我就上網爬文,我看自己肚子偏油,就覺得我是體脂高、沒考量到肌肉量等其他因素,網路文章說女生減脂要吃你的活動量減 300,因為我本身偏瘦小也沒運動習慣,算來我一天的體力可能不到1200,所以再減300的話,每天只剩900大卡可以吃。那些都是匿名、不正統的網站,不要盲目相信網路上來路不明對於體重、體脂或是身材的標準了!
Q:暴食經歷分享?
我中學開始暴食,想藉由食物發泄情緒,每次放學回家家裡沒人,加上我家沒有煮飯習慣,因此我媽會買很多零食在家備著怕我們肚子餓,所以我回家就會狂吃垃圾食物,直到想吐了才停止,持續了快4年,我已經習慣這樣的情緒發泄,甚至還會期待。只要暴食,晚上我就會跳鄭多燕,以為跟著跳就能擁有像她一樣的身材,也嘗試過減肥藥,直到某次吃藥之後心跳跳得很快,以為自己快死掉,嚇到馬上把減肥藥全部丟掉,再也不吃。
高中畢業後來台灣念書,宿舍生活減少了很多誘惑,暴食頻率越來越少、接近完全康復的狀態,直到錯誤解釋醫生的建議,導致暴食又回來了,而且比之前更誇張。最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半夜我睡不著、很想吃零食,我一個人從宿舍走去便利商店買一堆食物,當時淩晨3點多天很黑,整條路上就我一個女生,可是我一點也不害怕,因為腦中全部都是「我想要吃食物、想要吃食物、我想要吃食物」,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自己為了吃也太勇敢。這也是我想讀心理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想要了解自己,我想把了解自己之後看世界的態度分享給其他人,學了心理了之後我才了解,中學的暴食是因為孤單,因為回到家只有我一個人,再加上我是為了發泄情緒;第二次的暴食是因為身體吃不夠而反撲,我了解到我要找出原因,才能正視問題,在解決路上就會相對簡單許多。
給同樣有暴食困擾的你:每次暴食後紀錄下自己的想法,慢慢的陪伴自己
調整的方法就是我想吃就去吃、不會限制自己,越限制自己的話,我越無法控制自己,所以當我暴食之後,我都不會責怪自己,也不會做任何代償行為,像是瘋狂運動、吃減肥藥或催吐,因為我覺得暴食已經是不健康的行為,如果再去做代償,只會讓心態更加偏差。每當暴食後我會記錄我吃了什麼、吃了多少、為什麼會想吃,全都寫在筆記本上,發現我從每天暴食變成兩、三天暴食一次,再變成五天暴食一次,慢慢地調整,花了快一年才走出來。
康復的路很辛苦,因為不會一帆風順,像是我一個月沒暴食時,以為自己完全康復卻又暴食,很錯愕也很絕望,我會不停的問自己:我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好?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好好的吃飯、快樂的活著?身體需要時間改變,也因為持續記錄,我知道我的進步雖然慢,可是都有在改變,所以能堅持。我想告訴同樣有這困擾的女生,偶爾的暴食也不要責怪自己控制力不足,因為我們都是人,當身體累了,需要時間休息,我也曾經暴食約五、六年,也沒想到自己會有康復的一天,可是真的發生了,只要堅持對的方向,就會有奇蹟出現。我的不暴食不代表我不外食或不吃垃圾食物,而是無論吃什麼,我獲得的都是滿足感,而不是罪惡感,是種心靈和健康上的平衡。(延伸閱讀:9個常見的暴食原因與11個解決心法,助你盡快走出暴食的泥淖!)
Q:妳學的正向心理學對改善飲食失調有什麼幫助呢?
情緒很容易跟食物綁在一起,尤其是女生,因為從小到大可能有過很多經驗是:媽媽說你考得好帶你去吃大餐、你心情不好帶你去吃大餐......等等,讓情緒和飲食有很大的連接,以下分享兩個我常用的方法:情緒敘事與情緒焦點因素。
1.情緒敘事
網路發達,很多人都可以在網路上宣泄自己的情緒,還能得到各種人的回應,但研究顯示比起社交平台,手寫日記更能治癒我們的心靈和抒發情緒。情緒敘事其實很簡單,當暴食的時候,直白記錄下自己的情緒,事後看自己的文字時,就好像在閱讀一本小說,知道自己不喜歡做這件事,所以下次做這件事之前,你就會更理性的思考「我真的喜歡做這件事嗎?」如果真的不喜歡的話,比較能讓大腦控制自己的行動。
2.情緒焦點因素
透過不斷的問自己為什麼會產生情緒,找到最源頭、最深處的原因。
例如:我感到很沮喪 → 為什麼我會感到很沮喪呢? → 因為我暴食了 → 為什麼暴食會讓我感到很沮喪呢? → 因為暴食使我的身體感到很不舒服,而且會讓我變胖、讓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 為什麼變胖你會覺得自己很沒用呢? → 因為我很在意自己的身材,也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我覺得如果連自己的身材都管理不好,還能完成好什麼事?
以此類推,問自己為什麼會有情緒的產生,找到最根本的原因,這樣就能解決問題。 情緒焦點因素讓我理解到我們本身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本身才是問題,會暴食不是「我」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暴食」這個行為,所以我們要改變心態,問題才能被解決。很多人會選擇逃避,是因為他覺得暴食是自己有問題,所以更不願意面對,他怕說出來無法被理解,但其實「你」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人,那個行為不能代表你。 除了以上兩種方法之外,也可以找人傾訴。我不太建議找身邊的人,因為沒經歷過的人不容易理解,在他們眼裡只是我貪吃、我沒事找事做,我現在也不怪他們,因為我們本來就不一樣;如果影響到身心情緒,可以找專業的醫生或咨詢師、或找身邊最親近的人,他們雖然沒有這些經歷,但他們不會批判或會潑你冷水,會靜靜聆聽並且鼓勵你。
Q:你覺得女生在健身、運動、飲食,還有自我體態的形象跟自信,可以建立怎樣的心態?
- 在追求變得更好的同時,你也要努力過好現在
健身、運動和飲食是為了健康,而愛自己、享受當下也很重要,就像我曾羨慕好的體態,所以每天被練和吃綁著,雖然一步步向目標接近,可是我就會想「等到我身材變好之後」,我一定會很有自信,為了追求好的體態而忽略享受當下;後來我意識到,既然我知道自己在逐漸變好的路上,我更應該每天都活得開心,因為我離目標更靠近了,這樣堅持未來一定會比現在好,但在未來到之前每天都要過好。
- 追求長久、莫忘初衷
不要追求快,因為越快反撲越大,我當時花了兩個多月體脂就變得很低,卻直接沒月經,花了一年多才讓自己走出來,過程中一定會有起伏,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直接判自己死刑,改變隨時都可以,把失敗的經歷當做轉折點,再繼續往對的方向前進。
-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每個人目標不同、先天體態不同,適合的當然也不一樣,有些人天生骨架好、比較瘦,有些人天生下半身肥胖、有些人天生肉堆在肚子,每個人都如此不同,所以別人的經驗可以參考,要去做才會知道適不適合自己,了解自己的身心需求再去選擇,跟自己賽跑就好,不用和他人比較,堅持自己的信念,很難過的話可以哭,可是不要認輸。
喜歡現在「剛剛好」的體態,從狹隘的「瘦才好看」的審美觀,拓展為「欣賞各式各樣的美」
我曾經很瘦過,但沒胸也沒屁股,雖然我覺得不難看,但那不是我追求的體態,我喜歡現在比較有線條,在任何場合穿什麼衣服都能剛剛好的自己。我以前覺得我一定要飲食控制好,身型才會好看,只要沒訓練再外食,我就會覺得身材特別糟糕,雖然只差兩三天,但心境上差別很大。沒訓練後,才發現身材沒走樣到哪,身形是長久累積,不會因為今天有訓練、吃健康的蔬菜就突然變好,不要自己嚇自己。
胖瘦只是框架,當你自己不這麼想,沒有這些既有的標籤的話,你還是你。
因為我比較矮、屬於下半身肥胖,以前我很羨慕腿很細長的女生,現在吸引我的是身材比較有肉的女生,但我看到腿細長的女生,還是會覺得好看,從前認為瘦才是美,現在覺得各種樣子,只要適合他的都很好看,審美觀變得更廣泛,每個人都有自己好看的地方。
Q:健身前後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我以前因為發生過一些事讓我很害怕人群,有人群恐懼症,甚至有人來我家我就會不開心,健身帶給我一道曙光,改變我看世界的態度與人際關係,也讓我變得有自信,我開始愛自己,敞開心胸接納別人,喜歡認識不同的人與不同人相處,這也讓我理解到根本沒那麼多人在意你,是自己太在意別人。
體態上,健身後我學會欣賞自己。
我不完美,但不完美使我變得完整。我們都是獨一無二,別總是用自己不好的一面去羨慕別人最好的那面。
心態比體態重要,如果心態不正確,就算體態再完美,我們始終不會感到滿足、不會感到快樂。訓練讓我健康,我從小體弱多病,每個月至少看一次醫生,健身後我幾乎沒生病過;台灣跟馬來西亞的溫差很大,有次我朋友來台旅遊回馬來西亞後,大家都生病,可是我一天就康復,朋友們都生病快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我就開玩笑說誰叫你們不來訓練。
Q:送給讀者的一段話
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值得我們對自己嚴厲一點。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不用付出就能輕易獲得,你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暴食或其他狀況,心態上跟身心健康的人有點不同,但不代表你沒辦法得到你想得到的,不要覺得反正我就是這樣,把對自己的不滿意怪罪於外在人事物身上,對自己嚴格雖然比較辛苦,可是大家都這樣走過來,不要還沒做之前,就覺得自己會失敗,付出行動後的成果,一定會讓你滿意的。相信自己可以改變!
Q:如果想認識你,可以在哪裡找到你呢?
???? IG:ariel.eat_fit
點擊下方收聽完整訪談內容:
Post Views: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