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All In」飲食法的常見問題與迷思破解!從飲食失調學會的事 ft. Celine (下)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分享了Celine在治癒飲食失調與閉經路上的心路歷程,以及「All In」這樣的飲食法到底是甚麼。這篇將回答All In常見的疑難雜症問題集、迷思破解,以及身為治癒飲食失調症狀的過來人,Celine要給大家的建議!

All In 常見的疑難雜症問題集

每天都吃到身心滿足,會不會長胖很多?

這是IG上最多人問我的問題!在All In過程中,如果你增加的體重超過你預測體重,基於上述的神奇機制,在無需刻意減重的情況下,也就是只跟隨身體的指引吃食物、決定分量,漸漸的會因為基礎代謝率增加,還有食欲的減少,你會慢慢回到自己的預設體重。但由於很多人從青少年時期就有飲食失調的傾向,所以節食前的體重可能不是成年後的範圍,所以不要覺得會完全回到以前那樣,這是不一定的,因為預設體重會隨著你的年齡與各種習慣的改變而一直改變,這一點需要留意。
不能保證體重一定會回落到以前那樣,但與其一直執著於體重多了多少、減了多少,不如把注意力放在你跟食物關係、自己的心態,還有生活品質的改變,如果還是執著於體態,你根本沒有走出飲食失調的觀念,所以不要太注重於體態。如果在康復的過程中,你的體重超出正常範圍的話,那也不是永久的,因為 All In 研究者統計過,最後幾乎沒人待在超重範圍裡,但由於每個人的飲食失調歷史還有基因不同,所以體重回落的時間還有程度也會不一樣,不要跟別人比較。All In 需時不短,一年半到三年都有,一定要保持耐心,有時候我也會懷疑自己,所以你不孤單,注重健康的你一定要記住:

遠離飲食失調,還有找回月經,絕對有利於長遠的健康

如果有這麼一個預設體重,為什麼會有越來越重、體脂越來越高的人?還是有些人天生就超出這個範圍?

有些人天生超出這個範圍,但是真的很少很少。如果你發現身邊有些人越來越重、體脂越來越高,有兩種可能的原因:

(一)溜溜球效應

溜溜球效應是指透過節食或瘋狂有氧等「折磨身體」的方式減重,肌肉還有體重都會降很多,而TDEE有約70%來自基礎代謝率,體重和肌肉量的下降會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隨著基礎代謝率下降,我們的消耗少了,可是這樣極端的減重方式往往會引發暴食,一暴食就會吸收額外的熱量,如果暴食再節食一直循環,肌肉量會越來越少,體脂反而會越來越高。所以好好吃飽、吃滿足、放鬆心情,慢慢就不會再暴食,一定要信任身體,相信只要跟著身心的指引,內分泌系統就會恢復正常。

(二)飲食充滿加工食品

預設體脂率會受到年齡、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改變而影響,而很多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的飲食充滿加工食品,就是營養價值很低、熱量很高的食品,長期以來預測體重會有上升的趨勢。然而我必須提到一個比較另類的觀念,其實加工食品並非只有壞處,對康復中的各位甚至有可能利大於弊。雖然全食物飲食很營養,但比較難消化,而加工食品是精煉過的,可以理解成是已被消化的食物,當吃進肚時,加工食物可以為身體快速地提供足夠多的能量,是我們的快速能量補充品!隨著身體慾望逐漸被滿足,吃想吃的蛋糕甜食等,漸漸地,我們對加工食品的渴望也會降低,所以千萬不用擔心會成癮,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好好滿足身心靈,放輕鬆就好

如果跟隨著身體的指引去吃,同時還要減低運動量,那我豈不是暴食症變狂食症?

  • 暴食:吃掉大量食物後有補償行為,如:節食、催吐、瘋狂運動、服用利尿劑、瀉藥等。
  • 狂食:吃掉大量食物但沒有補償行為
一開始All In食欲很大、想吃很多非常正常,你想吃那麼多是因為過去長期給身體的能量不夠,所以身體現在向你索取更多能量,並以它們去填補過去的熱量赤字,我想了個比喻,方便大家理解:
如果你溺水了,困在海裡三、四分鐘都不能呼吸,被救上岸的那刻是不是會呼吸急促、一直喘氣?但這不代表你呼吸系統有問題,這是生理反應,因為你前幾分鐘都沒有呼吸到。
這個跟All In一開始想吃很多的狀況一樣,食欲大只是因為生理反應而已,因為你過去吃太少,你不用回避它,就像你溺水後不會強迫自己要像平時正常呼吸一樣。

哪種情況下不適合執行All In?

我看一個外國教練分享才發現,這是比較新的概念,但他說得非常好

第一種:飲食失調初期,仍困在飲食失調、被厭食與暴食主導的時期

那個情況下,大腦是被病態的自己主導,如果還跟隨身體指引做決定,有可能身體覺得不餓很爽,你就一天不吃東西,那只是被自己的情緒控制進食,不是被饑餓和飽足信號指引,失去饑餓感是因為已沒有能量製造讓你餓的荷爾蒙,你更應該去吃飽、吃好,有系統的規劃飲食對你反而比較有利。

第二種:你覺得康復了,但仍在康復初期

在康復的初期,你的大腦需要時間克服對某些食物的恐懼,直接執行All In可能會衝擊太大。身體康復的比大腦快,所以慢慢吃好吃飽,身體自然就會調節內分泌系統,但腦中卻還記得以前灌輸的錯誤觀念,改變思維並不是說改就改的,要推翻過去那些觀念給大腦看,慢慢的才會調節你的焦慮還有恐懼感,再改變你對食物的認知。
建議康復初期可以一周一周的嘗試原本恐懼的食物類型,循序漸進的證明不會有糟糕結果出現,以克服大腦的恐懼,到了中期如果已讓大腦沒那麼害怕食物、全都試過了,再進行All In。
上述只是參考,畢竟每個人康復的過程還有適合的方法都不太一樣,如果你覺得適合也可以試試看。

從飲食失調的經驗中學習到了什麼?

從厭食時期追求筷子腿,到後來癡迷健康追求肌肉飽滿的身材,後者別人可能覺得是以健康的方式去打造理想體態,但本質上對自己的不滿與嚴苛並沒有改變,我從中學到最重要的道理是接受、包容、發自內心的去愛自己的一切,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因為那都是我。要認清改變的核心動力是什麼,改變應該是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基於對自己的不滿,或是想證明給誰看,如果動力是被負面情緒主導,你不會有滿足的一天,你永遠都會覺得自己哪裡不夠好。
我們的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反映,先學習改變心態、先擁有樂觀能主導情緒的思維方式,再去行動,自然而然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與活力,學會「先成為,再行動,最後才會擁有」,但我以前的思維是相反,以維要先行動,擁有了好身材才會快樂,其實並不是。而為自己進步而改變的心很好,但別忘了感謝你的身體,受傷時,身體為你修復,睡覺時一直維持心跳,如果沒有完好的身體,你連生存都沒辦法,所以要時時感激有這樣的身體支撐你的生活。

女生在健身、運動、飲食上可以建立的心態是什麼呢?

我希望各位女生可以去接納包容,還有愛每一個階段的自己,self love是個一輩子的課題,每個人都知道要愛自己,可是真正的做到其實少之又少,一直洗腦說愛自己是沒用,要逐個擊破慣性思維,就能一點點去改變大腦,消除對自己的不滿,並且全身心的接納自己,所以不要只說說愛自己,要去行動。
首先要察覺到對自己的不滿是什麼?
去發掘那些不滿的根源又是什麼?
緊接著可以去探索那些觀念如何形成?
再反思還有改變自己的思維。
除此以外,面對網路上那麼多資訊,抱有批判性思維非常重要,學會懷疑、分析資訊,這樣你會少走很多彎路,也可以懷疑我們所說的每字每句,因為我們分享的是自己的經驗,每個人的體悟不一樣,而且每個階段需要的觀念與知識也不一樣,所以不要只 copy and paste其他人的方式,要自己去找自己的。

送給讀者的話

「事物本身沒有意義,是我們賦予它們意義。」

事件本身真的沒有意義,它的意義取決於我們的心態我們如何看待它。就像常見的譬喻:水杯裝了一半的水,你會看見一半的水,還是空掉的那一半呢?而這就是取決於我們的心態,所以希望大家遇到挫折時,可以換個角度看待事件,將危機或不利化為轉機。很多人覺得我的經歷很慘、很可憐、被飲食失調耽誤很久,但我因為這些成長很多,也因為曾深受其害,才會主動研究相關知識,現在才有能力幫助別人、推廣健康、還有康復相關資訊。
希望你每天都很健康、快樂,聆聽身體的聲音,好好的跟她相處!

???? IG:vivacelin.e 主要分享飲食失調康復、找回月經、食譜、運動、日常等等,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與追蹤,希望你們喜歡!

點擊下方收聽完整音頻,聽更多詳細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ummary

關於創辦人

Pei 是一位設計師、自媒體創作者與創業家,同時也是「女子健心室」品牌創辦人與音頻節目主持人。目前致力於提倡身、心、靈的平衡與成長,陪伴與引導讀者/聽眾探索自我、療癒自我,用多一點的溫柔接住自己,並建立自我信任、接納和愛自己的能力,找回內在力量,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創造理想人生!

關於女子健心室

我們提供不分性別的內容,以『身體、心理、靈性』三大主軸的照顧與成長作為主要內容的延伸,我們透過音頻節目、官網文章、IG圖文,希望打造一個以愛為出發點,結合多元角度的資源,一同共好的平台社群,並以課程、療書會、諮詢服務,提供更近一步的療癒支持和成長資源!

更多文章